【活動紀實】【教學活動】 『府城建城三百年』 歷史文化散步巡禮




114年度本系獲青年署補助推動「AI時代下的永續職場實踐地圖」計畫,透過職場力系列活動的安排,配合府城建城三百年台南散步導覽走讀的活動,挑選三條位於不同區域新營/鹽埕/中西區的路線回望過去歷史的演化,透過實地參訪臺南的生活經驗,產生在地的認同感。
因新營地勢平坦、甘蔗產量高、水路鐵路便利,被選為糖業重鎮的「新營甜糖文化漫遊」路線,由修善姑及真武殿西營開始,沿十二婆姐文創據點(樂仙宮) 經燕都戲院舊址,拜訪民間信仰中心祭祀玄天上帝的真武殿,紀錄廟宇藝師珍貴的作品,包括「國家文化資產保存獎」得主王保原的泥塑憨番、「雲林縣傳統工藝剪黏工藝」文化資產技術保存者許哲彥的交趾陶、文化部「人間國寶」陳三火的屋頂剪黏,到新營鐵道文化園區拜訪糖鐵五分車、鐵道文物館,理解「糖」在新營的故事、城市紋理與產業轉型脈絡。
透過「台灣第一鹽散步」路線了解台灣最早曬鹽(天日鹽)的瀨口鹽田,位於瀨北鹽場的南區「鹽埕」顧名思義就是「曬鹽場聚落」,因地利之便以魚塭與曬鹽共生模式於日治時期建立系統化鹽田、興建鹽倉與運輸鐵道,成為台灣重要鹽業基地之一,由此歷史場景從原臺灣總督府專賣局台南支局「鹽埕出張所」(白雪咖啡店)出發,走讀歷史鐵道運輸及河道路線與原廣安橋(鹽埕橋)遺址,拜訪以鹽埕(利南)溪分隔兩區塊-北港鹽埕天后宮、南港鹽埕北極殿雙宗教信仰中心,與鹽埕觀音寺相對的奇美實業最早發跡工廠。
府城是台灣最早開發城市,留下許多珍貴歷史人文資源,「老屋,老店,老生活」走讀路線,因傳統工藝及老屋懷舊風透過遊走在地傳統生活軌跡,由全美戲院出發繞經北巷雕手-張老先生彩繪牆,到原為東亞皮件富商洪氏故宅-四樓半的洋房赤崁璽樓,沿米街(新美街) 拜訪最古老的金香燭紙行、旅社與榻榻米店到西門路商業聚落連棟街屋如原寶美樓、抽籤巷、原金同成商店等,體驗歷史空間優雅及慢活生活氛圍發現在地生活之美。
教育部青年署辦理大專校院推動職涯輔導補助計畫,運用青年署職輔教材設計多元化的職輔活動,增進青年創新思維,創造青年未來職涯藍圖。相關資訊詳見「青年職涯輔導資訊平臺」(http://mycareer.yda.gov.tw/)。
因新營地勢平坦、甘蔗產量高、水路鐵路便利,被選為糖業重鎮的「新營甜糖文化漫遊」路線,由修善姑及真武殿西營開始,沿十二婆姐文創據點(樂仙宮) 經燕都戲院舊址,拜訪民間信仰中心祭祀玄天上帝的真武殿,紀錄廟宇藝師珍貴的作品,包括「國家文化資產保存獎」得主王保原的泥塑憨番、「雲林縣傳統工藝剪黏工藝」文化資產技術保存者許哲彥的交趾陶、文化部「人間國寶」陳三火的屋頂剪黏,到新營鐵道文化園區拜訪糖鐵五分車、鐵道文物館,理解「糖」在新營的故事、城市紋理與產業轉型脈絡。
透過「台灣第一鹽散步」路線了解台灣最早曬鹽(天日鹽)的瀨口鹽田,位於瀨北鹽場的南區「鹽埕」顧名思義就是「曬鹽場聚落」,因地利之便以魚塭與曬鹽共生模式於日治時期建立系統化鹽田、興建鹽倉與運輸鐵道,成為台灣重要鹽業基地之一,由此歷史場景從原臺灣總督府專賣局台南支局「鹽埕出張所」(白雪咖啡店)出發,走讀歷史鐵道運輸及河道路線與原廣安橋(鹽埕橋)遺址,拜訪以鹽埕(利南)溪分隔兩區塊-北港鹽埕天后宮、南港鹽埕北極殿雙宗教信仰中心,與鹽埕觀音寺相對的奇美實業最早發跡工廠。
府城是台灣最早開發城市,留下許多珍貴歷史人文資源,「老屋,老店,老生活」走讀路線,因傳統工藝及老屋懷舊風透過遊走在地傳統生活軌跡,由全美戲院出發繞經北巷雕手-張老先生彩繪牆,到原為東亞皮件富商洪氏故宅-四樓半的洋房赤崁璽樓,沿米街(新美街) 拜訪最古老的金香燭紙行、旅社與榻榻米店到西門路商業聚落連棟街屋如原寶美樓、抽籤巷、原金同成商店等,體驗歷史空間優雅及慢活生活氛圍發現在地生活之美。
教育部青年署辦理大專校院推動職涯輔導補助計畫,運用青年署職輔教材設計多元化的職輔活動,增進青年創新思維,創造青年未來職涯藍圖。相關資訊詳見「青年職涯輔導資訊平臺」(http://mycareer.yda.gov.tw/)。